我国土壤修复市场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启动,行业业绩弹性大。目前土壤修复市场仍以政策引导规划为主。“十二五”规划期间没有颁布土壤修复政策,故全国土壤修复行业过去每年大概维持在50亿市场空间。根据目前已有的规划,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全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0-2015年)》以及即将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等,我们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支持推广土壤修复试点项目,五年计划投资20000亿元,平均每年4000亿,希望到2020年环境情况能得到改善。中央财政拨款将带动大量地方配套资金投入,预计土壤修复市场将在“十三五”期间蓬勃发展。从50亿到保守估计4000亿,整个行业业绩弹性极大。
中国历史积累的土壤修复问题非常严重
2014 年,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由下图可见,耕地的点位超标率远高于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其中轻微污染、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比例都是四类壤利用类型中最高的,耕地的土壤环境问题最为严重。且各类典型地块的点位超标率分布接近,其中问题较为突出的是重污染企业用地和工业废弃地。污染物类型以无机物为主,有机物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由图可知,重金属污染中点位超标率最高前三位的是镉、镍和砷,而有机物污染中滴滴涕点位超标率最高,达到了1.9%。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污染问题重于北方。
根据2004 年我国《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以珠三角为例,数据显示该地区近40%的农田土壤重金属超标,其中10%严重超标,重金属超标元素主要为:镉、汞、砷、铜、镍。其中,土壤中汞含量超标,超标幅度达到70%-150%。镍在珠三角地区的超标现象也比较明显,该地区某城市镍超标达到59.3%。此外,针对中国工业污染场地表层土壤的调查显示,样本中PAHs 的最高浓度达到16417mg/kg,超过我国土壤标准171倍,超过美国土壤标准1.7mg/kg9600倍;重金属Pb、Cu最高平均浓度分别达到10605mg/kg、1098mg/kg,分别超过我国自然土壤背景值35mg/kg和35mg/kg,300倍和31倍,超过国家三级土壤标准500mg/kg 和400mg/kg,21倍和2.7倍。这种高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会不断向下迁移,最终影响地下水。
同时注意到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密不可分特性。在美国国家优先控制场地名录( National Priorities List,NPL) 中,截止2014年共有1157个污染场地实施了修复处理,占名录总数的69%,其中同时进行土壤和地下水控制、处理的污染场地有473 个,占清单总数的28%。可见,土壤和地下水均受到污染的场地占有较大比重,这两项污染治理密不可分。目前,我国对地下水污染的研究也刚起步,地下水污染的修复开展较土壤修复工作更少。
根据对我国12个城市多处工厂的数据监测:重金属污染方面,Zn污染上海和沈阳较严重,PAHs污染北京极为严重,Cd浓度沈阳较高,Pb污染沈阳极为严重,厦门的Cu和Ni、Cr污染较严重,青海的Cr 污染问题严峻;有机型污染方面,北京BTEX污染严重。
土壤修复政策频出,国家重金支持试点项目
土壤修复政策频频出台,释放积极信号。自2014年起,政府频频出台土壤防治相关的技术导则、行动计划等,对土壤防治问题日益重视。2014 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环保部审议,计划内容包括开展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建设6个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示范区,预计单个示范区用于土壤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财政投入在10亿-15亿元之间。 2015年,中央下达重金属专项资金36亿元,支持30 个地方重点区域重金属治理和37 个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9月28日,福建出台《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办法》,填补了地方土壤立法空白。尽管目前法律法规、治理机制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但立法速度在这两年明显加快,这无疑释放出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上支持土壤修复行业的积极信号。
国家投入大量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土壤修复试点。2014年,国家在浙江台州、湖北大冶、湖南石门、广东韶关、广西环江和贵州铜仁等地实施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情况如下:
国家资金投入正在逐年放大。以上六个国家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项目目前所获中央财政拨款约1.3 亿元,后续资金支持有待观察。2015年7月,中央财政部下达专项资金约28亿元,用于重点支持30个地市加快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中央资金将连续三年对重点区域进行支持。获得支持的地市中,湖南占三分之一强,包括常德市、娄底市、张家界市、长沙市等11个地市。我们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支持推广土壤修复试点项目,五年计划投资20000亿元,平均每年4000亿,希望到2020年环境情况能得到改善。
中国土壤修复市场尚无绝对龙头,将经历从大乱到大治过程
行业竞争格局:从无到有,进入企业数量日益增加。2010年之前,全国涉及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企业不超过20家,其中真正具备专业能力的只有5家左右。截止2013年底,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掌握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300家。最新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500多家相关企业。
由上图可知,我国约43.75%土壤修复项目规模较小,集中在5000万以下。2亿以上相对大规模项目比例仅占18.75%。下表将国内各大公司近年来的项目统计进行了汇总。
土壤修复市场处萌芽阶段,需求弹性巨大。与美国和欧洲分别已修复30283处和80700处污染场地项目相比,我国已修复的场地数不超过200个,尚处萌芽阶段。但目前,土壤污染问题严重、民众日益关注环境安全问题、传统产业面临产业转型、关停搬迁等,这些都将给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带来巨大的需求。
行业绝对龙头尚未形成,各公司跑马圈地。市面上的公司由于地缘因素,其市场大多集中于公司本地区域,未形成行业内绝对龙头或者全国性大公司,未来仍将会是一个以中央拨款导向为主,各公司跑马圈地的市场格局。
从发达国家情况来看,中国土壤修复市场有一个从大乱到大治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普遍处于工业高速发展阶段,土壤污染问题随之而来,引发各国政府重视,制定土壤污染治理法律法规。“拉夫河污染事件”使得美国政府开始认识到土壤污染的巨大危害。同时期,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废水废渣无序排放,土壤污染公害事件发生数起。当时痛痛病、水俣病、第二水俣病、四日市病四大公害,有三起与重金属污染相关。
1975 年的东京都铬渣污染事件引起了日本政府对棕地污染的重视。英国则由于大量位于英国南部和东南部的早期大型工业城市中心的土地被工业污染,成为棕色土地,影响难以控制,开始重视土壤污染问题。此外,加拿大、荷兰等发达国家都由于工业化造成棕地污染问题,制定并发布了土壤污染相关法律法规。
发达国家的治理机制主要原则是污染者付费,至于场地调查和土壤修复的主体则各有不同。各国具体的法律法规与治理机制可参见下表:
从土壤污染问题严重到出台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发达国家经历了从大乱到大治的过程。中国的工业化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以至于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才开始逐渐重视土壤污染问题,着手制定法律法规。可以预见中国的土壤污染修复也将经历从大乱到大治的过程。
由下图可知,欧洲2008 年土壤修复市场在各国GDP的0.0%-0.3%之间波动。对比我国2013年40亿的土壤修复市场规模,仅占我国GDP的0.007%。可见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还有很大上升空间。预期“土十条”的出台,势必会推动土壤修复市场需求增加。
案例分析:广东省容里电镀城受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试点示范项目
2010年1月初,容桂环运分局监察容里电镀城发现,电镀废水被直接排放进入眉蕉河。据了解,容桂环境监测分站随即每天对容里电镀城排放的废水抽样监测,分析结果显示重金属超标达十倍之多。经检测,3家迟迟不肯拆迁的企业,重金属均高度超标。从2014年4月29日起,容桂对3家企业进行了全面拆迁。厂房拆除后,仍有大量有毒电镀溶液存放,其中含有大量氰化物,如果暴露在阳光下,会形成氰雾,人体吸入后会产生中毒或后遗症等症状,存在严重的环境安全隐患。3家工厂一直未做出清理行为,也未支付过清理费用。
2015年9月24日,佛山市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负责采购,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人)/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标容里电镀城受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试点示范项目,场地调查费2082800元;场地修复工程综合单价为每立方米950.66元/立方米。
治污成本原本应该由业主承担,却由地方政府支付。工厂生产造成的土壤污染无人担责,土壤修复资金往往最终由政府买单。这也反映了我国目前土壤污染治理政策与制度的不完善,造成污染的业主环境治理意识的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