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团队 联系我们
N
行业动态 EWS CENTER

生态修复 给滇池造“肺”33.3平方公里

2015-12-10来源:昆明日报

【导读】10多年前,相信很多人对“湿地”这个概念并不清晰,而就在那时,修复滇池环湖生态、建设湖滨生态湿地被纳入滇池治理“六大工程”,成为了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10多年前,相信很多人对“湿地”这个概念并不清晰,而就在那时,修复滇池环湖生态、建设湖滨生态湿地被纳入滇池治理“六大工程”,成为了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如今,滇池湖滨已初步构建了一条平均宽度约200米、面积约33.3平方公里、区域内植被覆盖超过80%的闭合生态带,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为主、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湖滨生态绿色屏障。监测结果显示,生态湿地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约为15—30%。除了作为环湖生态修复核心区给滇池建“肺”造“肾”,一个个经过景观改造的湿地公园也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十年造“肺”

33.3平方公里湿地改善湖滨生态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经历上世纪4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后,4万余亩滇池水域变成田地,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加快了湖泊沼泽化进程。同时,由于水生生物的繁殖栖息地被破坏,滇池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湖区生态环境恶化,昆明八景之一的“灞桥烟柳”也消失了。

为了修复滇池湖滨生态环境,2003年,昆明市在官渡、西山、呈贡、晋宁启动了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十五”期间完成了湖滨生态恢复与建设3.3平方公里,建成草海生态示范区3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被正式纳入滇池治理“六大工程”,按照现代新昆明的发展战略,昆明市加大了滇池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在滇池湖滨33.3平方公里内全面开展“退田退塘、退人退房、还湖、还湿地、还林”的“四退三还”工作,首次实现“人退湖进”。“四退三还一护”工程生态建设将滇池保护界桩外延100米以内的区域作为了环湖生态修复核心区,开展了生态建设工作,为的就是通过拆除生态修复核心区内的人为建筑等,早日建设和恢复滇池湖滨良性生态系统,推进滇池治理的进程。

在环湖生态修复核心区内实现退塘、退田、退人、退房后开展的还湖、还湿地、还林工作,经过专家学者多番探讨、审定,最终确定了“以自然恢复为主,适当增加湿生乔木比例”的湖滨生态建设思路。

“十二五”期间,对滇池湖滨的33.3平方公里已基本全部建成连片的湿地逐步开展提升改造,让污染源退出去,生态建设让亲水空间人工干预合理化,自然恢复最大化。给滇池造“肺”的湿地建设,让水体、土壤、植物友好交流,不断消化水中的富营养、氮和磷,滇池水质得到持续净化,湖滨带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近年来,昆明在滇池流域实施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29万亩,2014年滇池流域森林覆盖率已上升到53.55%;在湖滨一级保护区内全面实施“四退三还”,完成退塘退田3000公顷、退房145.3万平方米、退人2.5万人、拆除防浪堤43.14公里,恢复滇池水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