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团队 联系我们
N
观察 EWS CENTER

土壤修复产业“火”了 美好愿景或成空中楼阁

2017-05-02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近段时期,土壤修复又火了。先是华北渗坑,又是环保部高层强音,再是市场资本的青睐,土壤修复产业可谓风生水起。只是,在中国环保在线看来,土壤修复产业固然繁华,但背后的林林总总,同样需要重视。

    土壤修复产业“火”了 美好愿景或成空中楼阁
 
  说到土壤修复,华北工业渗坑事件无疑是近段时期的最佳催化剂之一。4月21日的环保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强调,环保部正在组织全国土壤问题详查。如此消息对于土壤修复产业而言,同样有着不容小觑的驱动力量,有利于市场空间的稳步扩容。
 
  从去年5月“土十条”出台拉开土壤修复的帷幕,到土壤污染防治法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再到今年3月份农业部印发落实“土十条”的实施意见……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实施让土壤修复产业聚集着越来越多的关注。
 
  尽管一段时期以来的“暖风”对于土壤修复领域的加速释放功不可没,也的确多多少少吸引了社会资本的注意力,但老崔认为,对于土壤修复产业的憧憬不能过于乐观。有人说,土壤修复是积压最久、基数最低、范围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领域,也正因如此,更需要考虑全面。
 
  首先,我国的土壤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中国环保在线查询资料得知,目前,我国近1/5的耕地遭遇污染,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高达16.1%。需要治理的污染体量不可谓不大,只是与之对应的土壤修复产业产值又如何呢?来自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土壤修复产业产值不足环保产业的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以上的比重。
 
  其次,我国土壤修复的资金缺口过于庞大。据环保部通过运用国际通行模型对“土十条”影响做的预测评估,土壤修复市场带动的投资规模超过5.7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土壤修复中央财政资金为300亿,这个数量“十三五”期间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同样杯水车薪,无法填补巨大的资金缺口。与此同时,土壤污染者付费的制度尚未确立,产业商业模式又仍在探索之中。
 
  再次,我国土壤修复主体力量仍旧偏弱小。作为蹒跚起步的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相关企业的发展同样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涉“土”企业众多,然而掌握绝对技术优势的企业至今没有出现。据统计2007-2016年累计成交金额小于1亿元的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2.05%,大于1亿元的占比不足8%。由此可见,企业力量的偏弱小,对土壤修复产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带来一定的阻力。
 
  最后,法规法规体系的建设完善仍待提速。相较于水与大气,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薄弱。土壤污染防治法目前仍旧迟迟未出,致使国家层面的土壤里法空白,系统行动的、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制度匮乏,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仍未建立。无法则乱象生。土壤污染事件频发,土壤修复进程缓慢,土壤治理工作步履维艰等等,都给土壤修复产业造成不小的“困惑”。
 
  前景向好,问题同样亟待解决。环保部相关负责人预计,到2020年,预计“土十条”可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4500亿元,还将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2.7万亿元,可新增就业人口200万人以上。可老崔还是要泼一盆冷水:如果上述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再怎么美好的预计,都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文章链接:中国环保在线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16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