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4月21日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虽然中国仍处于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的阶段,“但我们不能先完成现代农业后再来考虑后现代农业”。
屈冬玉介绍,在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大多数人想象的并不一样,并不简单的等同于种庄稼、捕鱼等,而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办法的社会化农业。
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带来了农药残留、土壤污染、土壤微生物减少、土壤酸化、地表水污染等问题,农业污染已经远远大于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成为面源污染的最大来源,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全世界的消费者都开始关注农产品的安全性,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后现代农业已成大势所趋。
后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为绿色生态,即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善用科技、城乡互助等。“后现代农业的模式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可持续、生态、有机、都市农业等,可满足人们的多功能需求。”屈冬玉指出。他举例称,每个人都是一个基因型,每个基因型需要的营养是不一样的,在后现代农业阶段,农产品将尽可能的精准,满足不同人差异性的营养需要。
但屈冬玉也指出,发展后现代农业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中国目前仍处于小农社会。按照目前的城镇化速度,截至2030年中国仍有30%的人口在农村,即4.5亿人,到2049年农村人口大概为3亿。按照18亿亩耕地的数值计算,人均耕地为6亩,低于荷兰30年前与日本20年前的水平。
屈冬玉认为,中国要实现传统小农向商品小农、现代小农甚至后现代小农的转变,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对小农的扶持多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但中国小农基数远高于发达国家,因此政府补贴的方式并不可行。
后现代农业追求种植、养殖、加工等链条实现自身的循环发展,以期实现农业生态化,这意味着农业生产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损害满足后代需要的能力。屈冬玉认为,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包括基因编辑技术、育种技术等后现代科技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解决土地污染始终问题始终是农业生态化的一大难题。屈冬玉以化肥的过度使用为例,农业部近来推动“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政策,意在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土地污染。这一政策鼓励生产者使用有机肥,在市场选择上,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已成发展趋势。但他同时指出,化肥的合理使用是科技进步的标志,后现代农业也不能没有化肥,“有机肥料种的东西就一定比使用化肥的好吗?现在还不能简单的下这个结论”。屈冬玉说。